您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索引號 ] 11500242009146030A/2023-00053
[ 發文字號 ] 酉陽府發〔2023〕19號
[ 主題分類 ]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
[ 體裁分類 ] 其他公文
[ 發布機構 ] 酉陽縣政府辦公室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3-12-12
[ 發布日期 ] 2023-12-26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創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規劃(2022-2030年)的通知

字號:

酉陽府發〔2023〕19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現將《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創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規劃(2022-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12日

(此件公開發布)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創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規劃(2022-2030年)



前 言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于渝鄂湘黔四省市結合部,地處北緯28°,具有獨特的地形氣候,平均海拔800米,幅員面積5173平方公里,是重慶市幅員面積最大的區縣,環境優良、民風樸素、旅游資源豐富、農業特色鮮明,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文明縣城”“中國綠色名縣”“市級生態縣”“中國氣候旅游縣”等榮譽稱號,發展空間廣闊。

全縣貫徹落實市委關于“打好生態、鄉村、文旅三張牌,放大優勢、形成勝勢,加快打造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新樣板、全國鄉村振興新示范、世界知名旅游新勝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酉陽”的部署要求,創新構建形成以“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菖蒲蓋片區成功獲得重慶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龔灘鎮、酉水河鎮等9個鄉鎮成功被命名為“第八批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另有板溪鎮、雙泉鄉等12個鄉鎮成功通過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市級核查,正在進行命名前公示。

為進一步推進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加強生態文明示范引領,組織編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創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規劃(2022—2030年)》,規劃范圍為酉陽縣全域。規劃基準年為2021年,規劃期限為2022年至2030年。力爭在2025年,將酉陽縣建成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第一章 建設基礎

一、區域特征

(一)自然狀況。

地理位置。酉陽自治縣位于渝東南邊陲、渝鄂湘黔四省市結合部,幅員面積5173.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位于東經108°18′25″—109°19′02″、北緯28°19′28″—29°24′18″。東鄰湖南省龍山縣,南與重慶市秀山自治縣、貴州省松桃縣和印江縣接壤,西與貴州省沿河縣隔江相望,西北與重慶市彭水自治縣緊鄰,正北與重慶市黔江區、湖北省咸豐縣和來鳳縣相連。

交通條件。渝懷鐵路縱貫酉陽全境,直達東南沿海。渝湘高速公路3小時可達重慶,4小時可達長沙,讓酉陽縣成為兩個都市圈的“郊區”。國道319線縱貫酉陽全境,四條出境干道與湖南龍山、湖北來鳳、貴州沿河、重慶彭水相通,40分鐘可達黔江舟白機場,2小時可達貴州銅仁大興機場。烏江航道直通長江黃金水道,航運能力不斷提高。

地形地貌。酉陽縣屬武陵山區,地勢中部高、東西兩側低,總體上以中低山為主,海拔高差達到1632米左右的中低山,主要分布在縣境中部。位于北部的老灰阡梁子為全縣的最高點,海拔1895米;位于西部的董家寨為全縣最低點,海拔263米。全縣地形起伏較大,具有明顯的巖溶特征,兩邊多低緩丘陵,呈現頂上有壩,壩中有槽,槽中有漏斗、盲谷、盆地、溶洞、峰叢的地形。

氣候條件。酉陽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地形氣候獨特,四季分明。全縣年平均氣溫為15.1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溫24.1攝氏度,極端最高溫度38.1攝氏度,極端最低溫度-8.4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130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約171天,年日照時數為1123個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全縣氣候資源條件優越,是全國首個“中國氣候旅游縣”。

土壤條件。全縣有耕地面積46154公頃,平均每個農業人口擁有常用耕地0.9畝,農作物播種總面積14.38萬公頃。土壤資源種類有5個土類,10個亞類,21個土屬,104個土種,其中以黃色石灰巖土、水稻土所占面積最大,分別占農耕地的52.3%和34.7%。地帶性土壤為黃壤,此外還有多種土壤類型分布,主要包括水稻土、新積土、紫色土等土類和十六個土壤亞類。

(二)資源狀況。

水資源。全縣水資源豐富,是全國水利資源百強縣之一。全縣以毛壩蓋山脈為分水嶺,形成以酉水河、龍潭河為主的東部沅江水系和以烏江、小河、阿蓬江為主的西部烏江水系。境內共有大小河流119條,多年平均徑流總量44.84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43.5萬千瓦,經濟可開發量34.48萬千瓦。

森林資源。全縣森林資源豐富,宜林面積廣,林業用地面積574.61萬畝,是重慶市林業用地面積最大的區縣,林木蓄積量161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3.65%。其他地類分別為:灌木林地196.68萬畝,疏林地8.21萬畝,無立木林地1.54萬畝,未成林地5.62萬畝,荒山荒地0.094萬畝。

動植物資源。全縣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在植物物種方面,有197科867屬2121種,有珍稀瀕危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9種。在動物資源方面,共有陸生野生脊椎動物26目71科281種,其中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有豹、云豹、林麝等;國家II級重點保護動物有32種。

礦產資源。全縣礦產資源富集,物產豐富,已探明具有開采價值的礦產資源達20余種,汞、磷、硫、鉀、煤、鐵、銅、錳、瑩石、鋁土、重晶石等地下礦藏遍布全境,共有礦床、礦(化)點79處,其中汞礦蘊藏量極其豐富,有汞礦17處,被譽為全國“五朵金花”之一。

旅游資源。全縣圍繞“山地旅游”基本定位和“一域兩帶三十景”發展空間布局,全力開展文旅品牌“創A增星”,打造全域旅游升級版?,F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1個(酉陽桃花源),國家4A級旅游景區5個(龔灘古鎮、龍潭古鎮、神龜峽、疊石花谷、松鼠叢林樂園),市級旅游度假區1個(桃花源民俗生態旅游度假區),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個(南腰界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趙世炎故居)。全縣有酉陽土家面具陽戲在內的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創作推出《我們的桃花源》《陽光照亮武陵山》等文藝精品50余件。

(三)社會經濟狀況。

行政區劃。酉陽縣轄39個鄉鎮(街道)。包括桃花源街道、鐘多街道2個街道,龍潭鎮、麻旺鎮、酉酬鎮、黑水鎮、龔灘鎮、丁市鎮、李溪鎮、大溪鎮、興隆鎮、蒼嶺鎮、小河鎮、泔溪鎮、酉水河鎮、板溪鎮、涂市鎮、銅鼓鎮、萬木鎮、南腰界鎮、五福鎮19個建制鎮,偏柏鄉、可大鄉、毛壩鄉、雙泉鄉、廟溪鄉、天館鄉、后坪鄉、宜居鄉、腴地鄉、木葉鄉、浪坪鄉、兩罾鄉、板橋鄉、官清鄉、花田鄉、清泉鄉、楠木鄉、車田鄉18個鄉。

人口構成。2021年末,全縣戶籍人口85.3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7.80萬人,鄉村人口57.51萬人,年末常住人口60.7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6.36萬人,城鎮化率43.4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4‰。全年登記出生人口7022人,出生率8.23‰、死亡率5.89‰。

經濟概況。2021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2.47億元,比上年增長6.0%,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9.0:16.0:65.0。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774元、12887元。經過五年的埋頭苦干,全縣35532戶153083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3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如期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徹底撕掉了絕對貧困標簽。

產業發展。重慶市酉陽特色工業園區由板溪輕工業園、龍江重工業園、小壩全民創業園和麻旺渝東南現代物流園四個組團組成,入駐各類企業290余家,初步培育了以酉州油茶科技公司、昆武制藥公司、騰泰公司、犇逸服飾公司等企業為代表的綠色食品、醫藥健康、工業硅、服裝5大產業集群,2021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4.29億元。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初步形成以油茶、青花椒、茶葉為主導的“1+6+N”優勢特色產業格局,2021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7.19億元。圍繞“全域桃花源、康養度假地”戰略中心,形成以桃花源景區為引擎,“一區、兩鎮、三江、四蓋”的文旅發展整體格局,2021年,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5.15億元,文化、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12.26億元。

城鎮基礎設施。2021年,全縣公路通車里程6041公里,鐵路通車里程128公里,270個行政村公路通達率100%、暢通率100%。建成各類污水處理設施78座,管網699.43千米,其中主管網99.95千米,全年運行費用3620余萬元;建有垃圾處理場2個。全縣供水管道長685千米,供水總量1973萬噸,其中生活用水量1147萬噸。建成城市公園10座,建成區綠化面積523公頃,公共綠地面積550公頃。建有學校252所,其中普通中學37所,小學211所,任職教師8100余人。全縣共有衛生院(含醫院)5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站各1個,衛生機構床位數3429張。2021年,新建5G基站300個,實現37個鄉鎮場鎮千兆光纖全覆蓋,廣播覆蓋率99.21%、電視覆蓋率99.98%。

二、創建基礎

酉陽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打好“生態、鄉村、文旅”三張牌,放大優勢、形成勝勢,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一)以“酉陽800”項目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綠色引擎”賦能高質量發展。全縣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為抓手,促進山地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積極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嚴格環境準入要求,從嚴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持續推動錳行業落后產能淘汰,制定實施了加快淘汰錳行業落后產能、錳污染問題綜合整治、錳行業落后產能階段性目標等多項文件,完成5個電解錳企業遺留渣場封場閉庫整治工程。開展酉陽縣智慧園區建設,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引入數字創意、生命健康等引領未來的產業,提升智能化、高端化和集聚化水平。不斷開發風、光、水等清潔能源,水電裝機42.06千瓦,規劃了菖蒲蓋、龍頭山等9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工程,儲備風電項目16個。構建“1+9+X”山地農業產業體系,成功建設酉陽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建成市級、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各1個,認定了32個市級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完成認證70余個“兩品一標”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制定了全市首個茶油地方標準,“酉陽茶油”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重點聯系指導名錄,納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

(二)以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擦亮發展底色,打造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新樣板。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圓滿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不斷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2021年烏江、酉水河、阿蓬江、甘龍河、龍潭河均達到II類水質,18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統籌工業、交通、生活、揚塵等多方面大氣污染防治工作,2021年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61天,PM2.5年均濃度22微克/立方米,繼續位列全市第一。開展“增綠添景”“國土綠化提升”等行動,截至2021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3.65%、綠化覆蓋率達42.07%。堅持立行立改,自“綠盾2017”以來,已完成全部105個問題點位的整改工作。完成雙銀汞礦等7塊疑似涉鎘等重金屬污染地塊排查整治“回頭看”工作,建設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片超8000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3.8%。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固體廢物監管執法和精細化管理,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100%、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處置率達97.92%,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率達100%。開展環境噪聲現場執法檢查與監督管理工作,全縣區域環境噪聲監測網格點共106個,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49.7分貝,總體水平評價為好,各類功能區達標率為100%。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市級目標任務要求,主要污染物“十四五”重點工程累計減排量達到時序進度目標任務要求。

(三)以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強化依法治污,推動生態文明制度不斷完善。不斷推進生態文明機制體制創新,并堅持在工作過程中總結和累積經驗,生態文明制度得到不斷完善。嚴格落實《關于加強排污許可執法監管的指導意見》,29家企業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推行非現場監管,執法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深入落實“河長制”,建立“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常態化協作機制,整合檢察、公安、生態環境等多部門力量,嚴厲打擊涉河違法行為。與三峽集團簽訂《共抓大保護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全縣污水處理“城鄉一體、供排一體、廠網一體”。加強區域協作,與秀山、彭水、湖北來鳳、貴州沿河建立聯防聯控機制,與貴州沿河、湖南龍山組織了跨省流域環境風險聯合排查。啟動并成功辦理8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其中姚超非法捕撈水產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司法確認案成功入選《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狀況》及十大典型案例。加大與江北、璧山等區縣森林橫向生態補償力度,持續完善烏江、阿蓬江流域生態補償制度。落實林長制,實施自然生態資源盤活工程,建立“林長+檢察長”“林長+山林警長”工作機制,促進“山林長久治”。

(四)以推進生態環境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以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為契機,探索執法新技術、新方法,執法管理長效機制持續完善,生態環境執法體系現代化建設取得新成效。加強環境風險源頭防控,及時妥善處理各類環境污染投訴,通過不間斷抽查排查,將環境風險化解在萌芽階段,2021年調查處理環境信訪投訴案件387件,有效解決環境熱點難點問題3件,督促企業開展隱患自查835次。強化環境風險評估,指導、督促環境風險企業完成環境風險評估和應急預案修訂備案工作。環境自動監測體系持續健全,烏江萬木等5個水環境斷面均實現水質自動監測,城區空氣環境質量實現自動監測。成功開展酉陽縣危險化學品暨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綜合應急演練以及渝黔、渝湘等毗鄰地區突發環境事件隱患聯合排查整治,及時妥善處置2起環境突發事件,全縣未發生較大以上生態破壞事件和環境污染事件。

(五)以推動生態空間格局持續優化為契機,提升生態保護與修復成效。

不斷加強全域生態環境空間管制,加強國土空間生態保護與修復,生態空間布局得到了進一步優化,生態保護紅線得到有效保護。持續推動生態空間優化調整,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530.14平方公里、自然保護地面積1613.91平方公里。建立建設項目生態保護紅線查詢服務機制,2021年期間辦理生態保護紅線查詢現場復核180余次。以林長制統籌山林資源保護和發展,不斷完善“縣鄉村”三級林長+網格護林員責任體系,累計開展巡林2435人次,查處各類涉林違法行政案件203件。堅持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并重,開展酉水河濕地公園、巴爾蓋和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建設,每年完成市級下達的歷史遺留和關閉礦山損毀生態修復任務,全部完成11.3公頃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任務。嚴守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建立健全占用和補劃永久基本農田踏勘論證、耕地占補平衡制度,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2021年,補劃永久基本農田7.5389公頃、新增耕地3750畝,新增水田1300畝。

(六)以人居環境整治扮靚鄉村振興底色,打造全國鄉村振興新示范,

結合“五清理一活動”專項行動,以重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監測反饋問題整改為導向,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村大地實現了增顏值、添氣質、強內涵的美麗之變。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保質保量完成市級下達的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任務,全縣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3.98%。農村污染治理設施短板加快補齊,農村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穩定,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100%。實施種植養殖“藥肥雙控”,化肥施用量較2020年同比下降0.1%,主要農作物肥料利用率達40.4%、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3.1%。推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在花田、涂市等鄉鎮實施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補貼試點,農膜使用量同比減少0.3%。全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不斷提升,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裝備配套率達90.8%以上,規模場和大型規模場裝備配套率均達到100%。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完成泔溪鎮大板村、木葉鄉學堂村等10個行政村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創建106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完成農村黑臭水體信息排查。持續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百鄉千村”示范工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

(七)以厚植生態人文底蘊增加生態優勢,為酉陽的永續發展增添信心。

深挖生態、人文優勢資源,以示范帶動、載體建設為依托,以宣傳教育為手段,以厚植崇尚自然、保護環境、促進資源永續利用理念為著力點,打造文化振興強勁引擎。高標準推進人文酉陽建設,制定了《關于高水平推進人文酉陽建設的意見(試行)》。深化鄉村移風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創建市級文明村鎮7個,評選“星級文明戶”1820戶、“潔美人家”3107戶,促進鄉村文化進一步繁榮興盛。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完成南腰界革命文物保護和7處重點革命文物修繕保護工作,正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建設生態文明法治教育陣地,借助“4.22”世界地球日、“6.5”環境日等重大紀念日開展環保主題宣傳,拍攝制作“綠色環保,生態酉陽”動漫宣傳視頻,成功組織3次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活動。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小學教育課程,全縣中小學環境教育普及率達100%。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建設工作,成功創建9個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12個鄉鎮創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工作成功通過市級審核,正在進行命名前公示。建成一批節約型機關單位,3個村納入全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創建名單,菖蒲蓋片區被成功命名為“重慶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找準“山的價值”,用好“綠的優勢”,加快打造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新樣板》入選市級典型案例。開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酉陽縣GEP總值初步核算結果達7480.47億元。初步建立酉陽縣生態產品價值評價機制,策劃24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項目。在全市范圍內先行勇闖、大膽探索出具有酉陽特點的“兩山銀行”轉換模式,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協同創新平臺。

第二章 形勢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部分區域、領域的生態環保工作仍存在短板。農村區域環境基礎設施欠賬多,全縣農村村民聚集點多、規模小且較為分散,農村污水集中處理難度大,投資高、運維難。由于工程老化、管理滯后等因素,村鎮供水安全保障存在不足,部分區域農村飲水工程仍然存在“短板”。秸稈綜合利用率尚未達到創建達標要求。錳污染整治資金需求量大,整治工作推進較為緩慢。局部區域水土流失嚴重,石漠化分布較廣等問題依然存在。受建于翠屏山、二酉山、金銀山的市政公園被歸類于“其他綠地”而不納入“公園綠地”統計范疇的影響,城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進一步提升難度較大。生態環境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不足,部分區域、領域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與群眾的期盼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綠色發展仍面臨諸多難點與痛點。全縣工業經濟總體呈現出“小散弱”的特點,協作發展效應不明顯,產業鏈條整體薄弱。工業企業創新研發能力弱,工業材料產業基本停留在初加工階段,對實現產業集群化高質量發展存在不小的挑戰。山地特色農業產業多而不精,規模散小而不大,科技化、機械化程度低,缺乏精深加工、冷鏈物流、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程度不夠。受騰泰礦業和九鑫水泥等能耗大戶,以及金葉珠寶、泰和泰珠寶停產影響,單位GDP能耗等指標尚未達到市級下達的任務要求,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是今后一段時期酉陽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任務艱巨。

全民生態文明意識仍需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仍然以政府主導、以行政手段為主,企業多數依賴于政府部門監管,被動開展污染治理的現象比較普遍,尚未轉化為企業自覺治污的內生動力,生態文明建設大格局還需進一步夯實。政府綠色采購理念和習慣也需要持續深入培養。農村居民生態文明建設意識仍較為淡薄,生態文明建設責任感還需持續、深入的植入?;鶎迎h保部門人員流動大,執法多以教育為主,執法對象存在對執法不接受、不理解,又或存在“死灰復燃”的情況。

二、面臨的機遇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為酉陽縣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系統破解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協調難題。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黨中央、國務院相繼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等數十項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方案,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生態補償、河湖長制、林長制、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等改革舉措全面實施?!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了“深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美麗中國地方實踐”的要求,為酉陽縣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重慶市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為酉陽縣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動力。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重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等要求與期許。重慶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深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為酉陽縣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原生動力。

錨定“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為酉陽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明確的方法和路徑。全縣積極探尋山區強縣富民的現代化新路子,創新提出構建起以“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鄉村振興、城鄉融合、文旅融合全面進步,提出“打好生態牌,加快打造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新樣板”“打好鄉村牌,加快打造全國鄉村振興新示范”“打好文旅牌,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游新勝地”的目標,并分別制定了實施意見。推行實施三大實施意見,也是提高酉陽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現實需要,為全縣進一步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提供了明確的方法與路徑。

三、趨勢分析

人口經濟預測。預測到2025年、2030年,全縣常住人口達到59.85萬人、58.78萬人。按照“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左右”的目標預測,到202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82.12億元;到203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95.68億元。

資源能源消耗。預測到2025年、2030年,全縣能源消費總量分別為68.05萬噸標煤、72.98萬噸標煤,單位GDP能耗分別為0.2412噸標煤/萬元、0.1844噸標煤/萬元;按照市級要求,酉陽“十四五”單位GDP能耗下降14.5%的目標,參照市級“2035年單位GDP能耗在2025年的基礎上再下降10%左右”目標,到2025年、2030年,全縣單位GDP能耗預測為0.301噸標煤/萬元和0.286噸標煤/萬元,預測目標值大于預測值。預測到2025年、2030年,全縣用水總量將分別達到1.0836億立方米、1.06681億立方米。按照市級要求,2025年確定全縣用水總量控制在1.19億立方米以內。對比上述分析數值,全縣用水總量控制能夠滿足市級下達任務要求。

生態環境狀況。預計到2025年、2030年,全縣工業廢氣排放量達38.30億標立方米、37.71億標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為2009.09噸、1904.51噸,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383.64噸、299.99噸;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為1920.8噸、1831.92噸,氨氮排放量分別為220.53噸、210.41噸。根據《重慶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調整年度研究報告》(2022年11月),酉陽縣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最大允許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環境容量范圍內。

第三章 規劃總則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市域“一區兩群”協調發展,落實好重慶市委對酉陽提出的打好生態、鄉村、文旅三張牌的部署要求,找準“山的價值”,用好“綠的優勢”,擦亮“高山生態有機”金名片,著力打造“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迭代升級“九治”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加快打造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新樣板、全國鄉村振興新示范、世界知名旅游新勝地,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酉陽篇章。

二、規劃原則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構建綠色發展空間,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上,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全面筑牢生態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發展綠色經濟,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協調發展,用好生態、人文兩個寶貝,充分發揮酉陽縣綠水青山底色更亮、特色產業厚植發展、人文底蘊古樸古香等地域特色,明確生態空間的功能定位、目標任務和管控措施,做強康養旅游業、山地特色農業和林下經濟,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加快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

問題導向,注重實效。緊緊盯住生態環境領域的突出矛盾和重大問題,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以問題定目標,以目標定任務,以任務定項目,以項目定責任,推進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問題和指標取得實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在全社會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風尚。激發各級政府和基層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到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采取低碳、節儉、節約能源等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三、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包括酉陽自治縣行政轄區的全部區域,幅員面積5173平方公里。包括桃花源街道、鐘多街道,龍潭鎮、麻旺鎮、酉酬鎮、黑水鎮、龔灘鎮、丁市鎮、李溪鎮、大溪鎮、興隆鎮、蒼嶺鎮、小河鎮、泔溪鎮、酉水河鎮、板溪鎮、涂市鎮、銅鼓鎮、萬木鎮、南腰界鎮、五福鎮,偏柏鄉、可大鄉、毛壩鄉、雙泉鄉、廟溪鄉、天館鄉、后坪鄉、宜居鄉、腴地鄉、木葉鄉、浪坪鄉、兩罾鄉、板橋鄉、官清鄉、花田鄉、清泉鄉、楠木鄉、車田鄉,共2個街道、19個鎮、18個鄉。

四、規劃期限

規劃基準年:2021年。

規劃期限:2022-2030年。規劃近期為2022至2023年,規劃中期2024至2025年,規劃遠期為2026至2030年。

五、目標指標

(一)規劃目標。依托酉陽發展基礎和自然資源,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原則,打好生態、鄉村、文旅三張牌,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一區兩群”協調發展,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打通“兩山”轉化路徑和通道,持續唱響“酉陽800”特色品牌,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成功創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將酉陽打造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新樣板、全國鄉村振興新示范、世界知名旅游新勝地,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到2023年,全縣各項創建工作基礎扎實、生態安全格局全面筑牢、生態環境質量優良,生態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居環境更加宜居、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創建指標達到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總體要求;到2025年,成功創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在渝東南乃至全市范圍內起到生態文明示范帶動作用;到2030年,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為奮斗目標,讓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更好更多惠及民生。

(二)規劃指標。按照《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辦公室關于印發<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縣管理規程及建設指標>等三項制度的通知》(渝環辦〔2020〕8號),規劃設置38項指標。

表3-1酉陽自治縣創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指標體系

領域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指標值

分值

現狀值

現狀評分

2023年目標

2025年目標

責任單位

基本條件

(一)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縣創建規劃正式發布實施且實施2年以上,并報市生態環境局備案。

一票否決

已完成編制

印發實施滿2年

深入實施

縣生態環境局

(二)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三線一單”等制度保障工作按照國家和市級總體部署有效開展。

按照國家和市級要求部署有效開展

有效開展

有效開展

縣審計局、縣生態環境局、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三)近兩年按要求完成國家和重慶市下達的生態環境質量、節能減排、排污許可證核發等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任務。

按要求完成國家和市級下達的任務

按要求完成

按要求完成

縣生態環境局、縣發展改革委

(四)按計劃完成中央和市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的重點問題整改。

按計劃完成各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工作

按計劃完成

按計劃完成

縣生態環境局

(五)近兩年未發生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或生態破壞事件,未因重大生態環境問題被生態環境部、市委市政府約談、掛牌督辦或實施區域限批。

未發生

未發生

未發生

縣生態環境局

(六)近兩年區縣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與考核結果未出現“明顯變差”“顯著變差”。

未出現

未出現

未出現

縣生態環境局

(七)市級生態環保實績考核片區內區縣排名名列前茅。

第四名

名列前茅

名列前茅

縣生態環境局

生態制度

1

區縣黨委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重大目標任務部署情況

有效開展

2

有效開展

2

有效開展

有效開展

縣生態環境局

2

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占黨政實績考核的比例

%

≥20

2

29~33

2

≥(29~33)

≥(29~33)

縣委辦、縣政府辦

3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開展

2

開展

2

開展

開展

縣生態環境局

4

河長制

全面實施

2

全面實施

2

深入實施

深入實施

縣水利局

生態環境

5

環境空氣質量

%

優良天數比例≥85

2

98.9

2

≥95

≥95

縣生態環境局

ug/m3

PM2.5濃度≤37

2

22

2

≤35

≤35

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2

基本消除(1天)

2

無重污染天氣

無重污染天氣

6

水環境質量

%

水質達到年度考核目標任務

2

達到

2

達到

達到

縣生態環境局

無劣V類水體

2

無劣V類水體

2

無劣V類水體

無劣V類水體

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2

無黑臭水體

2

無黑臭水體

無黑臭水體

縣住房城鄉建委、縣生態環境局

7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

建立

2

建立

2

動態更新

動態更新

縣生態環境局

8

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率

%

100

2

100

2

100

100

縣生態環境局

9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

%

100

3

100

3

100

100

縣生態環境局

城區100,鄉鎮完成上級考核要求

2

生態屏障

10

生態環境狀況指數

≥60

3

71.795

3

穩定提升

穩定提升

縣生態環境局、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縣水利局

60>A≥55

2

55>A≥50

1

11

森林覆蓋率

山區

%

≥60

2

63.65

2

>64.5

>69.2

(2017年)

縣林業局

60>A≥55

1

12

自然生態空間

生態保護紅線

自然保護地

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功能不降低

4

面積未減少、性質未改變、功能未降低

4

面積未減少、性質未改變、功能未降低

面積未減少、性質未改變、功能未降低

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縣生態環境局

生態安全

13

生物多樣性保護

重點保護物種受到嚴格保護

外來物種入侵

執行

不明顯

2

執行

不明顯

2

執行

不明顯

執行

不明顯

縣林業局

14

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管理機制

建立

2

建立

2

建立

建立

縣生態環境局

15

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重點問題整改率

%

≥80

3

100

3

100

100

縣生態環境局、縣林業局、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80>A≥65

1

生態經濟

16

依法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

100

2

100

2

100

100

縣生態環境局

100>A≥90

1

17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

噸標準煤/萬元

完成市級規定的目標任務

3

未完成年度下降目標

0

完成市級規定目標任務

完成市級規定目標任務

縣發展改革委

18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

立方米/萬元

完成市級規定的目標任務

3

完成市級規定的目標任務

3

完成市級規定的目標任務

完成市級規定的目標任務

縣水利局

19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率

%

完成市級規定的目標任務

2

完成市級規定的目標任務

2

完成市級規定的目標任務

完成市級規定的目標任務

縣住房城鄉建委

20

應當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企業通過審核的比例

%

完成市級規定的目標任務

2

100

2

100

100

縣生態環境局

21

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

%

/

/

/

/

/

/

/

秸稈綜合利用率

%

≥85

2

84.5

0

≥85

≥90

縣農業農村委

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

%

≥70

2

90.9

2

≥91

≥92

縣畜牧產業發展中心

農膜回收利用率

%

≥75

2

88

2

逐年提升

逐年提升

縣供銷合作社

22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

≥80

2

97.92

2

≥98

≥99

縣生態環境局

80>A≥70

1

23

政府綠色采購比例

%

≥80

2

45.95

0

≥80

≥80

縣財政局

80>A≥70

1

生態人居

24

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占比

%

≥50

5

23

0

≥53.8

≥53.8

縣生態環境局

50>A≥40

4

40>A≥30

3

25

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

%

≥85

2

33.93

0

穩步提升

≥75%

縣衛生健康委

85>A≥75

1

26

城鎮集中式污水處理率

%

≥95

3

94.9

2

≥95

≥98

縣住房城鄉建委

95>A≥90

2

27

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

≥95

3

100

3

100

100

縣城市管理局

95>A≥90

2

28

城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平方米/人

≥15

2

13.58

1

≥13.58

≥13

縣城市管理局

15>A≥12

1

29

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

%

完成上級規定的目標任務

2

完成上級規定的目標任務

2

完成上級規定的目標任務

完成上級規定的目標任務

縣鄉村振興局

30

城鎮新建綠色建筑

%

≥50

2

89

2

100

100

縣住房城鄉建委

31

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

開展

2

開展

2

開展

開展

縣城市管理局

32

生態環境案件辦結率

%

≥90

2

100

2

100

100

縣生態環境局

90>A≥80

1

33

人居環境品質提升項目

≥10

2

16

2

≥15

≥15

縣生態環境局、縣農業農村委、縣住房城鄉建委、縣城市管理局、縣鄉村振興局等

生態文化

34

黨政領導干部參加生態文明培訓的人數比例

%

100

2

100

2

100

100

縣委組織部

35

生態環境信息公開率

%

100

2

100

2

100

100

縣生態環境局

36

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度

%

≥80

2

88.17

2

≥90

≥92

縣生態環境局

80>A≥70

1

37

中小學開展生態文明教育

開展

2

開展

2

開展

開展

縣教委

38

生態環境教育基地

≥1

2

1

2

≥1

≥1

縣教委、縣生態環境局

合計

87

97

98


- 1 -

(三)達標分析。對照38項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指標,按照(渝環辦〔2020〕8號)文件考核要求,2021年,酉陽自治縣綜合得分84分。在7項未得分或部分得分指標中,易達標指標有5項目,分別為秸稈綜合利用率、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占比、政府綠色采購比例、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城鎮集中式污水處理率;難達標指標有2項,分別為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城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通過深入推進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工作,預計到2023年,當前部分得分項指標實現達標,預計增加13分,屆時實現得分97分,滿足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要求(≥92分),預計到2025年,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實現達到75%,屆時總分實現98分。

表3-2酉陽自治縣創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未達標指標現狀值評分情況表

類型

指標

滿分

分值

現狀

得分

2023年預計得分

2025年預計得分

部分得分指標

指標21: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

2

0

2(+2)

2(+2)

指標26:城鎮集中式污水處理率

3

2

3(+1)

3(+1)

指標28:城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2

1

1(+0)

1(+0)

未得分指標

指標17: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

3

0

3(+3)

3(+3)

指標23:政府綠色采購比例

2

0

2(+2)

2(+2)

指標24: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占比

5

0

5(+5)

5(+5)

指標25: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

2

0

/

1(+1)

注:除上述外的其他指標項均為得滿分

+13

+14


第四章 規劃任務與措施

一、生態制度體系建設

(一)健全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制度。

健全生態環境源頭預防機制。嚴把項目環境準入關,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健全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聯動機制,優先支持經濟效益好、產品附加值高的項目。實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銜接環境影響評價、污染物排放標準、總量控制、排污交易、排污收費等環境管理制度,構建以排污許可制度為核心的固定點源環境管理制度。全面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全縣生態環境監管的重點內容。

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深入落實“河長制”,全覆蓋排查流域“三排”“三亂”“三率”等問題,加大突擊檢查、流動排查、暗訪巡查力度。充分利用“智慧河長”平臺,加強流域控制單元精細化管理,動員社會各界參與管河、護河。落實“林長+山林警長”“林長+檢察長”“林長+河長”工作協調聯動制度,深入開展森林資源“四亂”專項整治行動和“護綠增綠”行動,扎實做好國土綠化和國有儲備林建設,加大森林病蟲害巡查防治力度。

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以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時限化推進問題整改,持續有力推進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加強聯動監督協作,按照時間節點,高質量、高效率地制定落實督察整改方案。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監管、考核體系,嚴肅問責整改不力行為,確保整改目標不含糊、反饋問題不遺漏。

健全風險防控應急機制。適時更新行政區域、流域、企業、水源地等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報告,全面掌握風險源信息,推進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類、分級管理,完善多部門環境風險源聯合監管機制。適時更新全域和專項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定期開展環境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完善應急救援組織體系、預警響應體系、應急救援程序,健全信息報送機制。定期開展桌面推演、實戰演練和聯合演練,不斷檢驗預案、磨合機制、鍛煉隊伍,提升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范實踐能力。

(二)健全資源高效利用管理制度。

完善自然資源監管制度。開展自然資源資產狀況調查工作,界定全縣國土空間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所有權主體,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開展生態產品基礎信息調查,摸清生態產品構成、數量、質量等底數,編制生態產品目錄清單。健全自然資源管護制度,重點檢查涉及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占用生態保護紅線、越權審批等問題。完善自然資源用途管制,強化全域全類型、相互統一銜接的國土空間用途管控,分區分類研究制定用途管控方式。加快完善國有土地、水資源、國有森林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深化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

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制度。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以全縣國土“三調”成果為基礎,核實劃定不實、違法違規占用等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涉及的永久基本農田。完善耕地保護責任機制,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落實到地塊圖斑。建立耕地保護激勵性補償機制,推動耕地保護和區域協調發展。加強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的節能管理,分解落實市級下達的能耗“雙控”目標任務并制定考核辦法,確保每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十四五”進度目標。全面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和開發利用強度雙控制。建立健全節約集約用水機制,建設節水型城市。推進龍潭水庫灌區、酉水河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建立水資源安全保障體系。

推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落實和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修復方式多元化,構建案件調查范圍清晰、辦理程序規范、磋商訴訟銜接有序、受損環境精準修復的生態環境損害案件辦理程序。完善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住建、水利、農業農村、林業等相關部門協作配合機制,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調查、鑒定評估、修復方案編制、修復效果評估等工作,有效銜接檢察環境公益訴訟制度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落實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以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結果和生態環境損害情況為依據,明確對有關領導人、部門負責人的追責情形和認定程序。

(三)健全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

健全環境治理責任體系。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加強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科學設置、優化生態文明建設評價考核目標、指標體系和實施細則。堅持政策引導和市場倒逼相結合,壓緊壓實企業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督促重點排污企業穩定運維環境污染治理設施、自動監測設施,依法公開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況。暢通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監督渠道,定期通報各類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情況。

健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引導各類資本參與環境治理,鼓勵各類主體參與用能權、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等綠色交易市場建設。嚴格落實“誰污染、誰付費”政策導向,健全“污染者付費+第三方治理”等機制。落實節約用水價格政策、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固體廢物及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政策、差別化電價政策。完善環境保護“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常態化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落實排污企業“紅黑名單”制度。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引導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用好“長江綠融通”綠色金融大數據平臺。

健全環境保護領域信息公開制度。規范和暢通信息公開的渠道,主動向社會公開飲用水水源水質狀況、環境政策措施、環境治理和環境影響等信息,公布環境污染事故處理的進展和結果,及時回應人民關注的生態環境保護熱點問題。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宣傳生態環境保護有關政策法規。強化環境執法信息公開,加大對群眾舉報案件查處力度,及時向群眾反饋案件查處過程和結果。

二、生態安全體系建設

(一)加強水環境污染防治。

加快推進水環境污染治理。繼續推進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工作,到2025年,基本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持續開展“散亂污”企業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實施園區管網錯混接改造和破損修復工程,新建龍江園區綜合排污管網,打通龍江園區與污水處理廠的連接通道,提升工業廢水收集處置能力。加強龍江、板溪等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置設施的運維監管。推進到港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建設,實現港口碼頭船舶污水垃圾接收設施全覆蓋。

大力推進水生態保護修復。加強涉水陸域空間管控與水源涵養林建設,打造以阿蓬江、酉水河等河流水系為主的水源涵養帶。制定并落實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方案,加強烏江、甘龍河、龍潭河等重點河流生態流量監測與管理,全面保障河流生態用水需求。鞏固汨暗河電站、柳家電站、花蓮電站等52個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成果,嚴格農村小水電建設以及增效擴容改造項目核準。推進酉水河(酉陽段)、酉陽河、小河壩河水生態修復,科學實施生態河堤、人工濕地、植被涵養林等水生態修復措施,構建沿河綠色生態廊道。建成酉水河市級示范河流。

嚴格保障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鞏固51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成果,建立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作日常巡查制度,定期更新突發環境事件風險源名錄,及時消除新增風險隱患,嚴厲打擊保護區內威脅水質安全的違法行為。常態化推進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修訂及備案工作,完善“一源一檔”檔案。扎實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劃定農村分散式飲用水源保護范圍,規范管理分散式水源地。加強飲用水水質監測,加強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和維護管理,確保達到飲用水標準和生活飲水衛生要求。加強智慧水務建設,逐步實現水質在線監測和管網漏損監測預警。

(二)強化大氣污染協同治理。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茖W制定酉陽縣碳達峰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全面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制定或落實市級工業、能源、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新基建、農業農村6大領域碳達峰行動方案。常態化推進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工作,加強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成果的分析運用,針對排放特征制定切合實際的控排目標和任務措施。持續開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探索開展林業碳匯計量監測工作,有序開展200萬畝國家戰略儲備林建設,推進森林碳匯資源交易改革,積極融入國家、市級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加強交通污染治理。發展多式聯運,提升鐵路、水路運輸能力。優化城區交通路網和貨運車輛在城區部分道路行駛路線。開展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專項執法,重點打擊冒黑煙車輛和超標排放柴油貨車。執行更加嚴格的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柴油和燃氣汽車(含場內車輛)。落實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登記制度,做好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工作。持續開展機動車路檢、抽檢工作,加快推進生態環境與公安交管部門信息聯網,建立機動車排放檢驗及聯動執法信息核查機制,實現檢驗數據實時共享。

嚴格控制揚塵污染。嚴格落實施工揚塵控制“十項規定”,繼續實施工地“紅黃綠牌”認定與動態管理工作,完成市級下達的揚塵控制示范工地創建(鞏固)任務。加強渣土運輸車輛規范化管理,落實“定車輛、定線路、定渣場”要求,渣土運輸車必須實行全密閉。推進城區道路清掃機械化作業,強化桃花源大道、翠屏山大道、鐘靈山大道等城區道路灑水和噴霧降塵作業,完成市級下達的揚塵示范道路創建(鞏固)任務。全面排查土地裸露、地被缺失等問題,建立裸露土地整治長效監管機制,督促實施裸露土地喬灌木和地被補植工作。

強化生活污染治理。加強餐飲業油煙凈化設施運行日常監管,開展餐飲油煙綜合整治,查處超范圍經營產生的油煙擾民,完成市級逐年下達的餐飲服務經營場所油煙整治任務。加大生態環境、城管、公安等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力度,嚴格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管控。全面推動燒烤鋪進店,督促安裝達標排放設備,開展城區煙熏臘肉集中服務點建設。全縣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廢塑料等廢棄物以及其他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

深化工業大氣污染防治。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持續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鼓勵水泥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推動水泥產業超低排放改造。落實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制度,鼓勵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評價認證。嚴格落實VOCs含量限值標準,推進低(無)VOCs含量原輔材料替代。加強對儲油庫、加油站、油罐車監督管理,按要求開展油氣回收設施運行情況監督性監測,新建加油站同步安裝油氣回收在線監控設備。以酉興路、鐘靈山大道東路為重點,分門別類對涉氣中小微企業實施綜合整治。以汽車摩托車維修、包裝印刷行業、家具制造、醫藥制造等行業為重點,完成市級下達的揮發性有機物治理任務。加強昆藥集團重慶武陵山制藥有限公司、重慶九鑫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無組織排放監管。

(三)推進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

加強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管控。結合農用地污染詳查成果和農用地土壤質量劃定成果,全面評估全縣農用地種植適宜性,建立農用地分類清單。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持續實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探索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一地一策”,每年完成市級下達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務,確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實施耕地質量保護提升行動,繼續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開展耕地土壤酸化治理,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建立并持續完善“酉陽800”農產品生產土地資源數據庫,為酉陽好農產品、優質農產品、高級農產品提供生產土地保障。加強糧食收儲和流通環節監管,杜絕重金屬超標糧食進入口糧市場,確保人民群眾“吃得放心”。

加強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把醫藥、危險廢物處置、涉重企業等重點行業企業納入全縣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嚴格落實重點行業企業土壤污染防治責任。嚴格開展土壤環境狀況調查及風險評估,到2025年,完成包含板溪輕工業園企業地塊在內的22個地塊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完成油脂化工廠等2個地塊治理修復。對暫不開發利用或現階段不具備治理修復條件的污染地塊,嚴格落實環境風險管控措施。

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全面啟動地下水“雙源”環境狀況調查評估,以“一企一庫”“兩場兩區”為重點,開展重點污染源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建立和完善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內優先管控污染源清單,2025年底前,完成垃圾填埋場、礦山開采區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體系,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劃定。制定地下水質量達標方案或保持(改善)方案,明確防治措施及完成時限。嚴格監控可能影響水源地的污染源,建立地下水飲用水水源風險評估和防范機制。

(四)推進噪聲污染防治。嚴格執行《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督促施工單位嚴格執行《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規定》,查處施工噪聲超過排放標準的行為。嚴格執行夜間施工許可規定,高、中考前15日內和特殊重大活動期間嚴禁夜間施工。加強工業噪聲污染源監測管理,嚴肅查處工業企業噪聲排放超標擾民行為。加強對亞伸廣場、桃花源廣場、紅軍廣場等社會生活噪聲管控,整治空調外機噪聲排放擾民問題,嚴格限制娛樂場所營業時間。鞏固“市級安靜居住小區”創建成果,持續推進安靜居住小區創建工作。規范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拖拉機、低速貨車等噪聲較大車輛行駛區域、路線、時間。完善“禁鳴”路段減速標志、禁鳴標志燈設置,嚴格查處禁鳴區內的違章鳴笛行為。

(五)加強區域環境風險管控。

健全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體系。全面掌握區域固定源、流動源、非點源等風險源信息,定期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逐步提升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范能力。完善各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組織體系,健全生態環境、應急、公安、交通、衛生健康等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確保突發環境事件得到妥善處置。加強突發環境事件預防、處置的考核制度和獎懲力度,對因不履行職責引起事態擴大、造成嚴重后果的責任人,依法追究責任。

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推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消減,量化分解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利用指標任務,鼓勵企業利用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制作新型綠色建筑產品。加強園區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場日常運維管理。落實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建立并動態更新危險廢物“五個清單”,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許可和轉移聯單制度、電子聯單制度,開展工業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經營單位第三方規范化管理抽查試點。完善醫療廢棄物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實施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加大塑料廢棄物等可回收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常態化開展河湖水域、岸線、灘地等重點區域塑料垃圾專項清理。

加強尾礦庫及渣場污染防控。嚴禁新增錳礦開采、電解錳相關企業。開展錳開采企業、錳渣場問題排查,拉條掛賬建立問題清單。依據工業固體廢物屬性,實施錳礦開采企業尾礦和電解錳企業固體廢物調查登記,做好分級分類管理。按照錳礦尾礦I類、II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以及含鉻廢物分類,嚴格貯存場所規范化建設,落實差異化防治措施。督促企業嚴格落實“一企一策”“一庫一策”污染整治方案,加快推進天雄錳業老渣場、天雄錳業尾礦庫、萬泰錳業渣場、海北錳業渣場、湘臺錳業渣場5家企業歷史遺留錳渣場整治,做好錳礦尾礦整治驗收工作。建立巡查檢查、隱患排查、環境監測、風險評估、應急處置等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提升整治成效。

加強放射性污染源控制和新污染物監管。動態更新登記轄區內放射源,完善放射性污染源管理數據庫。開展放射性廢物、廢舊放射源、閑置放射源清查,推動廢舊放射源回收再利用,確保廢舊放射源、放射性廢物、閑置放射源100%得到安全處置。加強輸變電、廣播電視發射塔等產生電磁輻射的基礎設施環評及“三同時”管理,嚴格電磁輻射設備(設施)申報登記,建立電磁輻射環境輿情應對機制。按照市級統一部署,針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等新污染物,開展調查監測和環境風險評估。嚴格執行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風險管理制度和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制度。全面落實《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等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要求,認真執行有關新污染物的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

三、生態空間體系建設

(一)優化生態保護空間格局。劃定并嚴守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立足“兩流域、三江四蓋”,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協同發展、提升品質,筑牢以烏江、阿蓬江等自然水域,以毛壩蓋、青華蓋、龍頭山等自然山體,各重點生態功能區域為支撐,交通廊道、綠色廊道、城市綠地為補充的多維生態空間體系。加大“三江四蓋九地多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構建網絡化總體生態格局,筑牢長江上游武陵山區重要生態屏障。嚴格控制與“三江”生態環境保護無關的開發活動,嚴厲打擊侵占水域岸線等行為,打造水系生態涵養帶。清理整治“四蓋”違法建設活動,嚴禁生態破壞行為。

(二)強化自然生態空間管控。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編制空間規劃的基礎和前提,相關規劃要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空間管控要求,嚴格自然生態空間征(占)用管理。生態保護紅線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要求管理,嚴禁隨意調整生態保護紅線用途和范圍。繼續推行項目生態保護紅線查詢服務,涉及重大的民生保障項目或者重大戰略項目占用生態保護紅線的,必須開展不可避讓論證。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工作,加大紅線范圍內違建、毀林、捕獵等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執法力度。

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和管理。開展自然保護地勘界立標,完善集大板營市級自然保護區、三黛溝市級自然保護區、酉陽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巴爾蓋國家森林公園等“九地”為一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優化功能分區,細化管控措施,依法依規解決自然保護地設置不合理、劃定不科學等歷史遺留問題。定期實施“綠盾”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在自然保護地范圍內實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及時發現和解決涉及自然保護地的違法違規問題。

(三)推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推進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嚴格執行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加強林地用途管制,實行林地分級管理,禁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實施紅色薄皮馬尾松國家級林木良種基地、鵝掌楸市級良種基地提檔升級,開展油茶、五倍子等優良品種選育,做好優良品種儲備申報,力爭審(認)定林木良種數量達到4個以上。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實施烏江等流域“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工程。完善森林火災人防、技防、物防“三防”體系,建設火情監測預警系統。加強全域負氧離子檢測,開展多點位、常態化檢測負氧離子工作。積極開展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建設完善1個縣級病蟲害監測(預警)站、5個基層監測點。

加強濕地生態系統保護。以納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的濕地為重點,采取落實到具體濕地地塊的方式,規劃建設濕地生態定位觀測站,建立全域濕地生態監測評價網絡。以阿蓬江國家濕地公園、酉水河濕地公園為重點,開展生態脆弱區濕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禁止開(圍)墾、填埋、排干、永久性截斷水源等破壞濕地行為,禁止向濕地傾倒有毒有害物質、廢棄物、垃圾等。加強占用濕地的建設項目審批,對確需占用、臨時占用濕地的,應當開展濕地生態功能影響評價,制定濕地保護與修復方案,并依法辦理相關手續。

強化草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摸清全縣草場草地家底,建立草原資源管理數據庫和重要草場名錄,研究制定草場資源保護修復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嚴格保護涉及耕地保護、水土流失、地質災害等問題的重要草場草地,嚴格限制和科學引導其周邊開發項目建設。依法拆除違反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并責令恢復草場植被。結合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以及菖蒲大草原旅游景區景點打造,建設優質人工草地。

加強生態退化區域治理。加強烏江百里畫廊風景名勝區、甘龍河桃花源—巴爾蓋森林公園等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預防管護。結合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推進阿蓬江、細沙河等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打造水土流失治理特色“生態經濟型”“生態清潔型”流域。鞏固毛壩鄉飾面用灰巖礦山等綠色礦山創建成果,加快推進大林村采石場、銅鼓水泥廠等181處歷史遺留礦山治理修復,引導現有礦山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開展治理工作。借鑒泔溪鎮青花椒產業基地、板溪鎮疊石花谷等石漠化治理成功案例,探索石漠化區域生態化利用模式,到2025年,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00平方公里。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大板營、巴爾蓋、桃花源、酉水河、山黛溝、龍頭山、青華山、酉陽地質公園自然保護地為重點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名錄和編目數據庫,系統掌握全縣生物多樣性信息。推進毛冠鹿、麝、豬獾等珍稀瀕危動物棲息地搶救性保護,保護繁育水晶蘭、中華紋母、香果樹、白豆杉、紅豆杉等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嚴格落實長江流域“十年禁漁”政策,科學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強化古樹名木保護,建立古樹名木保護管理“一張圖”。持續開展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監測和預警,提升外來入侵物種和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管理水平。

四、生態經濟體系建設

(一)培育壯大生態農業。

推動山地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壯大“1+9+X”山地農業產業體系,專注發展主導產業油茶,實施油茶三年生產行動,持續完善“酉陽茶油地方標準”,創建“酉陽茶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因地制宜發展青花椒、中藥材、生態米、蔬菜、生態漁業、蕎麥、烤煙等區域性特色產業,拓展延伸茶葉、油茶、高山蔬菜、中藥材等產業鏈和價值鏈,2025年成功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全域推進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實施農產品增量提質工程,2025年建成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加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領,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提高小農戶生產經營能力,補齊農村電商發展短板,打造全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推廣稻田綜合種養、池塘低碳循環養殖等模式,擴能轉型以生豬為代表的養殖產業,培育標準化生豬養殖場。優選一批油茶、茶葉、貢米、蜂蜜等酉陽特色農產品開展包裝設計,開發具有酉陽特色和辨識度的“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產品。

加快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圍繞“茶、米、油、蜜”等產業布局,建設一批“酉陽800”品牌標準化基地。加強農業投入品經營、使用監督管理,制定、落實種植養殖“藥肥雙控”標準,推廣有機肥、種植綠肥、堆肥等替代,打造“藥肥雙控”示范基地,2025年全縣化肥、農藥年均施用量減少0.2%。加快建成“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檢測中心,完成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資質相關認證。推廣使用易降解、易回收、全生物降解地膜和加厚農用棚膜,完善“公司+站+點”的三級農膜回收體系,2025年全縣農膜回收率達到90%。加強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工作的巡查監管,培育專業化秸稈回收利用服務企業,推動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利用,建設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鼓勵養殖企業開展糞污全量還田、糞污堆肥利用、異位發酵等資源化利用,2025年全縣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92%。

(二)提檔升級生態旅游業。

優化旅游空間布局。構建快旅慢游交通體系,推進縣域景點直連線、景區大環線建設,實施“一環七射”景城大環線建設。保護烏江畫廊和武陵山區生態環境本底,建設烏江、阿蓬江、酉水河三大民俗生態旅游示范帶。提質打造桃花源、龔灘古鎮、菖蒲蓋、酉水河灣、金絲楠木灣、龍潭古鎮、南腰界等重點景區。依托菖蒲蓋草原、花田何家巖村等特色資源,聯動打造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和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景點。策劃一批精品旅游路線,推動景區景點串珠成鏈。推動縣內國家4A級以上旅游景區達到國家智慧旅游景區標準。到2027年,聯動打造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和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景點100個,打造5個國家鄉村旅游重點村,各鄉鎮(街道)打造旅游景區(景點)1個以上。

促進農文旅融合。保護好桃花源、龍潭古鎮、龔灘古鎮等旅游資源,深入挖掘桃源文化、巫儺文化、古鎮文化、鹽商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內涵,推動酉州苗繡等項目新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打造文旅創新融合示范區。講好趙世炎故事、南腰界故事,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酉陽段),推出一批紅色文化主題精品旅游線路,打造經典紅色旅游景區。有序推進菖蒲旅居地開發建設,提檔升級疊石花谷景區,支持圓梁山、巴爾蓋片區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打造“一圈五廊十片”鄉村旅游空間,全力推進農旅融合示范區建設。推進“鄉村+”“+鄉村”戰略,壯大休閑農業、觀光農業、親子旅游,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國家級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以農業產業為元素,布局“酉陽800”農文旅融合示范點,打造“酉陽800”農文旅融合示范帶,形成成熟的“酉陽800”休閑旅游路線。

培育壯大康養旅游產業。常態化推出高品質的森林氧吧、山地運動、溫泉度假、綠色康養等休閑旅游產品,新增一批高端民宿、森林民宿、康養民宿,開發溫泉康養、山地運動、低空飛行等戶外健康產品,打造武陵山區康養度假基地。圍繞“桃源健康生活”主題,以大健康產業構建為核心,打造桃源康養度假生活業態,將小壩康養新城打造成為武陵山區腹地知名的康養度假中心。探索建立康復養生游、醫療保健游、休閑調理游等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模式。2023年創成市級森林康養基地,2027年創成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

(三)推動工業綠色轉型。嚴格落實“三線一單”,鞏固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成果,新、改、擴建項目需采取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確保單位產品能耗、物耗和水耗等達到清潔生產先進水平。推進酉陽智慧園區建設,引導制造業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推動山川礦業技改項目、武陵光伏技改項目落地,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促進園區高質量發展。推動萬博再生資源電解鋅、茗厚廢催化劑處理提取鉑項目落地,以貴金屬循環經濟、鋅產業綜合利用、廢棄物回收綜合利用、大氣污染處理設備、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等領域為重點,打造貴金屬加工業形成產業集群。加快智慧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和信息化標準體系建設,完善麻旺渝東南現代物流園和板溪園區綜合物流市場功能,提升現代物流業綠色化水平,打造服務渝東南綠色服務強縣。依托板溪工業園區,從基礎設施建設、資源能源利用、綠色產品與綠色技術研發等方面,促進全產業鏈和產品全周期綠色發展,到2026年,建成國家級綠色園區。

(四)節約利用資源能源。

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有序減量替代。堅持因地制宜、分布式與集中式并舉,合理布局一批清潔能源項目。持續推進開發風、光、水等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繼續推進菖蒲蓋、龍頭山等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建設;有序推進100萬千瓦風電開發,積極推進荊竹壩、李家蓋、龍洞灣等風電項目落地,力爭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戲沙湖抽水蓄能電站納入國家規劃并開工建設,促進現有水電站發電提質擴能。推動能源循環利用,推動九鑫水泥、滕泰礦業等企業推進余壓余熱利用。推動凱迪生物投產運行,推進生活垃圾、餐廚垃圾、畜禽糞便等循環處置和焚燒發電,建立銅鼓綜合能源示范基地。

推進資源能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廣使用民用建筑節能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積極發展節能型墻體材料、塑料改性材料、保溫隔熱材料、建筑防水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探索開展土地利用績效綜合評價。強化重點領域和重點用能單位管理,健全節約能源資源管理制度,不斷提升節能管理軟、硬件水平,全面推行綠色辦公,到2027年,創成國家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5個以上。全面完成市級下達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等任務。

五、生態生活體系建設

(一)推進城鄉環境設施建設。

統籌提升城鄉污水處理能力。加快實施縣城污水處理設施擴容工作,推動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技術改造。推進城區污水管網延伸和雨污合流管網改造,推動鄉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和二三級污水管網擴建工作,促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強化對第三方運維單位監管,推進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規范運維,到2025年,城市集中式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8%以上,鄉鎮集中式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5%以上。

積極推動“無廢城市”建設。持續開展生活垃圾分類,逐步完善垃圾分類運輸系統,推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促進垃圾源頭減量。持續優化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布局,補齊麻旺鎮、偏柏鄉等集鎮生活垃圾中轉設施,推進酉陽銅鼓華茂垃圾協同循環處置基地項目、環衛基地建設。深化“無廢細胞”創建工作,2025年建成“無廢城市”。

提升城鄉供水保障水平。新建蒼嶺鎮等10個集鎮水廠,實施銅鼓鎮等10個鄉鎮水廠改造。加強農村水廠水質監測,確保各水廠水質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加強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和維護管理,全面開展供水管網更新改造,提升飲水利用水平。實施智慧水務建設,逐步實現水質在線監測和管網漏損監測預警,提升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二)推進綠色生態系統建設。

提升城市綠地品質。加強縣城周邊二酉山、金銀山、鐘靈山、翠屏山等重點區域的綠化連通工作,筑牢城周森林屏障。持續優化城市公園綠地空間布局,科學考慮城市公園綠地的可達性、服務半徑,綜合布局,實施“增園添綠”工程。推進實施“坡坎崖”綠化美化、“接街頭綠地提質”民生實事、“城市園林綠化補缺提質”等重點工作,新建一批公園游園。以道路兩側綠化、附屬綠地、濱河綠地為重點,改造提升部分建設質量較差、配置不夠合理的綠化項目。

加強城市園林常態化管護。系統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制度化、常態化管護,常態化開展城市園林綠化植被“體檢”,推進土壤與病蟲害監測工作。加強對城區臨時占綠到期后綠地恢復情況的檢查,繼續做好綠化審批等工作。加強城鎮入口道路綠化帶、廣場綠化、河濱公園等綠化設施的建設和管護。加大培訓學習力度,開展土壤監測、病蟲害治理、植物修剪、科學施肥等專項管護工作系列培訓。

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推進鄉村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突出保護鄉村山體田園、河湖濕地、原生植被,維護鄉村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嚴格落實全縣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總體部署和要求,推進村莊“路邊、水旁、宅旁、村旁”綠化,開展裸露山體綠化美化,充分利用空閑地、撂荒地、拆違地等種植鄉土樹種,建設小型休閑生態綠地。依托山地特色植物資源,融入綠地生態系統建設,打造木葉茶韻田園小鎮、板溪紅葉花谷小鎮、楠木杜鵑休閑小鎮等特色小鎮。

(三)持續開展美麗鄉村建設。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持續完善農村片區生活垃圾桶、垃圾轉運箱等基礎設施配套,增加各聚居點垃圾桶清運頻次,持續提升農村垃圾收集轉運率。推動有條件區域通過納管、農村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方式,實現農村污水的有效處理。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推進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工作,保質保量完成市級下達的目標任務。積極推進農村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逐步推動廁所糞污就地就農消納、綜合利用。全面清理私搭亂建、亂堆亂放,整治殘垣斷壁,鏟除農村戶外廣告,改善村莊公共環境。加強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保護,突出土家族、苗族特色文化,推行“設計師駐村”模式,引導更多巴渝傳統工匠參與示范項目建設,到2027年,建成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注重體現鄉村特點,打造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的幸福家園,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00個。

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繼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農村公路窄路拓寬、農村產業路升級改造,完善農村公路安全防護設施,推進行政村通客車提質,改善出行條件。實施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完善村級綜合服務站點,推動黨務服務、基本公共服務和公共事業服務就近或線上辦理,提高農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務的可及性、便利性。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開展鄉村治理“四個三”新模式,促進數字技術與農村生產生活深度融合,數字化賦能鄉村治理工作,探索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到2027年,數字鄉村覆蓋50%以上行政村。持續深化“酉云·滿天星”工程數字賦能鄉村振興行動,實施“百千萬億”工程,發展一批網紅品牌、帶貨達人、直播微商。

(四)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推進政府綠色采購。實行政府綠色采購清單式管理,各級各部門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屬于節能清單中產品時,在技術、服務等指標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采購節能清單所列的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招標文件載明對產品的節能要求、對節能產品的優惠幅度,以體現優先采購的導向。對于未列入品目清單的產品類別,綜合考慮節能、節水、環保、循環、低碳、再生、有機等因素,參考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團體標準,在采購需求中提出相關綠色采購要求,促進綠色產品推廣應用。到2023年,全縣政府綠色采購比例達到80%以上。

鼓勵綠色出行和綠色消費。大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加快推動公交、出租、物流配送及公務用車電動化進程,擴大公共交通電動汽車運營試點范圍。鼓勵群眾購買小排量汽車、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引導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支持具備條件的公共機構利用內部停車場資源規劃建設電動汽車專用停車位,鼓勵引進社會資本利用既有停車位參與充電樁建設和提供新能源汽車應用服務。推動外賣、快遞、物流等行業包裝減量與可降解包裝替代,推廣應用塑料替代產品。加強服務業清潔生產宣傳,推廣環保綠色產品,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鼓勵消費者旅行自帶洗漱用品。

六、生態文明體系建設

(一)加強生態文化體系建設。

加大生態文化建設力度。以打造“全域桃花源”為目標,持續挖掘土苗文化、桃源文化和紅色文化三大文化內涵,融入生態文明發展建設,塑造地方特色生態文化品牌。將生態文明建設與“全域桃花源”建設相結合,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到2027年,建成全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示范,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做法。推動可大、花田、蒼嶺、雙泉、酉水河、鐘多、桃花源等鄉鎮(街道)建立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村落,到2027年,全縣范圍內建成國家、市級傳統村落51個。

完善生態文明教育體系。把生態文明建設內容納入各級黨委理論學習內容和黨校(行政院校)培訓課程,持續提升黨政人員生態文明意識。健全生態文明教育網絡,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各類國民教育、成人教育和各類教學培訓計劃,全方位、多層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將生態文明理念滲透到全社會,加強新時代生態文明教育。完善為村明德書院的研修、民宿、休閑、交流服務功能,打造傳統文化與人文的課堂、傳統文化培訓基地,將為村明德書院打造成全國村級書院典型。

推動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對相關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自覺約束生活行為,逐步轉變落后的生活風俗習慣。積極發揮各類社會團體作用,依托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調動廣大職工、青年、婦女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二)推動生態文化載體建設。發揮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和政務微博、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網絡新型媒體渠道作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相關內容宣傳,弘揚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組織開展“6.5環境日”“4.22地球日”宣傳活動,開展群眾性生態文明科普活動,營造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氛圍。結合生態文明示范建設與“酉陽800”項目,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兩山轉化典型案例等方面,制作“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形象宣傳專題片。

(三)推進生態文明共建共享。

完善公眾參與體制機制。創造有利、寬松的政策環境,拓展公眾參與環境管理決策的途徑,加強和完善公眾參與的支持保障措施,發展壯大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力量,引導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鼓勵基層社區(村)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村規民約,自發實施、共同監督,逐步建立起良性的公眾參與互動機制,構建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

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全面深化酉陽菖蒲蓋片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到2027年,成功創建國家“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累計入選5個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鞏固龔灘鎮、酉水河鎮等21個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建設成果,實施“一深化三提升”項目建設,到2025年,建成2個全國美麗宜居示范鄉鎮。

深入開展群眾性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堅持抓基層、抓基礎、抓示范,依托生態文明“十進”“十創”,繼續開展生態文明示范企業、生態文明旅游飯店、生態文明示范機關等群眾性創建活動。鞏固和創建綠色社區、綠色家庭、綠色校園,倡導崇尚自然、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社會新風尚,將生態文明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

第五章 重點工程及效益分析

一、投資概算

圍繞酉陽縣創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目標,突出重點指標、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制定包括5大類、60個重點工程項目,其中生態安全建設重點工程共規劃28項,投資約43.59億元;生態空間優化工程規劃8項,投資約5.27億元;生態經濟建設重點工程規劃12項,投資約9.68億元;生態生活提升工程共計8項,投資約9.81億元;生態文化培育工程共計4項,投資約470萬元。預計總投資68.38億元。

二、效益分析

《規劃》將推動全縣環?;A設施逐步完善,生活、工業、農業生產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大氣、水、土壤、聲環境將穩步提升,生態環境承載能力逐步增強。隨著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等先進技術手段與管理方法的推進落實,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和能源的依賴程度將逐步降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可持續。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刺激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為剩余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生態制度體系日趨完善,不斷增加公眾對生態文明的參與度和滿意度,持續增強民眾對政府的滿意度。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保障

建立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各部門協同推進、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加強各級各部門組織協調,根據規劃確定的工作目標、任務和重點工程,制定年度工作方案。

二、嚴格考核監督

細化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的工作任務并落實責任主體,對重點工作進展動態跟蹤督辦,定期組織各相關職能部門及各鄉鎮生態文明建設成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對各鄉鎮及各部門創先評優、人事任用的重要參考依據。建立規劃實施情況日常工作調度機制和定期評估工作機制,及時查找創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措施。

三、落實資金保障

緊密結合創建重點任務,合理調整和整合各類專項資金,加大政府財政性投入,為創建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經費保障。加強項目包裝,動態更新創建重點工程項目,積極爭取市級水、氣、土等各類專項資金支持。在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生態保護、基礎設施等領域,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

四、科技支撐保障

鼓勵企業在清潔生產、生態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與廢棄物資源化、生態產業等方面,應用各類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加強與重點院校、國家及市級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建立生態治理領域專家領銜的專家庫,為全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技術保障。

五、輿論宣傳引導

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深入社區、家庭、學校和企業開展宣傳,努力營造“人人關心創建、人人參與創建”的良好輿論氛圍,引導和鼓勵公眾以個人、社區、社會組織等多種形式更多地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形成全社會共同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的格局。

- 1 -

附表

附表1酉陽自治縣創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重點項目儲備庫

序號

項目類別

項目名稱

主要建設內容

總投資

(萬元)

實施周期

牽頭單位

一、生態安全建設工程

1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新能源建設

推進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建設,有序推進荊竹壩、李家蓋、龍洞灣等風電項目開發,積極爭取戲沙湖抽水蓄能電站調整納入國家專項規劃。

288000

2022-2025

縣發展改革委

2

溫室氣體排放清單

逐年編制全縣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摸清溫室氣體排放基數,支撐碳達峰工作。

50

2022-2027

縣生態環境局

3

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

污水管網完善工程

新建污水管管徑為D200-D400,總長約24660米。新建檢查井1809座,提升泵站2座,完善相關附屬工程建設。建設范圍包括白鹿莊、張家坪、紅紫坨、杉樹灣莊、趙家坡、熊家灣、洞底村等7個片區。

9250

2022-2023

縣住房城鄉建委

4

小壩新城污水一期工程

新建2萬噸污水處理廠一座及配套18公里DN300-DN1000污水管網及設施建設。

5250

2022

縣住房城鄉建委

5

鄉鎮二、三級污水管網擴面建設項目

新建鄉鎮污水處理廠二、三級管網192公里,新建污水檢查井2800座,污水沉泥井864座,一體化提升泵站35座。

15000

2022-2027

縣住房城鄉建委

6

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

完善全縣鄉鎮污水處理廠提檔升級建設工程。

9000

2022-2025

縣住房城鄉建委

7

龍江園區企業綜合排污

新建龍江園區綜合排污管網,與園區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主管網連接。

1500

2022

工業園區管委會

8

物流園區企業綜合排污

新建麻旺園區綜合排污管網,與麻旺鎮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主管網連接。

1500

2022-2023

工業園區管委會

9

流域水生態修復

在阿蓬江、甘龍河、龍潭河、酉水河等主要河流建設6座生態觀測站,主要觀測河道生態流量、水生生物多樣性。

1500

2022-2025

縣生態環境局

10

開展流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以上重點支流治理項目,包含五福鎮、酉酬鎮河、龔灘鎮、清泉鄉等4個鄉鎮河段防洪護岸綜合整治工程。

16878

2022-2026

縣水利局

11

開展流域面積200-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包含小河壩河上游、酉陽河等重點河段治理工程,以及酉陽縣城拓展區防洪護岸綜合整治工程、小河壩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工程。

3000

2022-2023

縣水利局

12

開展流域面積50-200平方公里中的小河流治理項目,治理長度106.3公里。

28072

2022-2030

縣水利局

13

垃圾油污接收船及配套設施

新建烏江、酉水河(上下游)、阿蓬江4艘垃圾油污清理船;4座垃圾油污臨時儲存站(臨時儲存數量10噸);15個地錨。

500

2022-2024

縣交通局

14

大氣污染協同治理

揚塵示范工程

嚴格落實施工揚塵控制“十項規定”,落實“定車輛、定線路、定渣場”要求,鞏固(創建)揚塵示范工地、道路各5個。

200

2022-2025

縣住房城鄉建委、縣城市管理局

15

揮發性有機物治理

強化工業企業VOCs治理,分門別類對酉興路、鐘靈山大道東路等區域的涉氣中小企業實施綜合整治。推進油品儲運VOCs綜合治理。新建加油站同步安裝油氣回收在線監控設備。

950

2022

縣生態環境局

16

綜合交通信息系統項目

建設綜合交通信息系統。建立“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務平臺,建設服務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交通運輸大數據分中心和交換共享平臺。

900

2022-2025

縣交通局

17

機動車尾氣治理

配套機動車尾氣檢查設備,加大機動車尾氣檢測力度。開展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專項執法,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落實建立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登記制度。

200

2022-2025

縣生態環境局、縣交通局

18

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新建電動汽車充電樁17個,新建智慧城市停車管理信息平臺。

200

2022-2023

縣經濟信息委

19

土壤污染和地下水綜合防治

土壤污染詳查與修復

深入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詳查,完善數據庫。推廣施用改良劑、翻耕、種植綠肥,以及品種調整、優化施肥、水分調控、葉面調控等措施,以鄉鎮為單位分年度制定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并推進落實。

500

2022-2023

縣農業農村委

20

嚴格落實把醫藥、危險廢物處置等重點行業企業納入全縣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推動責任主體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逐步推進污染地塊土壤修復。

2500

2022-2023

縣生態環境局

21

尾礦庫地下水污染狀況評估

對包含重慶天雄錳業有限公司錳渣場尾礦庫在內的涉及“一企一庫”“兩場兩區”等六類地下水重點污染源,開展地下水環境污染狀況調查評估。主要內容為通過現狀調查、水文地質勘察、環境監測井建設、采樣測試分析、綜合評估等,查清地下水污染物種類、濃度和空間分布,識別地下水環境風險與管控重點,提出管控對策措施。

400

2022-2025

縣生態環境局

22

固體廢物處置

“無廢城市”建設

開展無廢學校、無廢小區、無廢公園、無廢飯店、無廢村莊創建。

200

2022-2027

縣生態環境局

23

環衛基地建設

開展占地7079.5平方米的環衛基地建設工程,包括:垃圾中轉站、公共廁所、維修車間及綜合管理房、環衛車輛洗車場、大件物品拆解站、市容秩序暫扣物品管理房、環衛作業車專用停車場等。

3000

2022-2025

縣城市管理局

24

華茂垃圾協同循環處置基地(銅鼓)

在銅鼓鎮新建協同循環處置基地1座,設計處理規模生活垃圾焚燒發電300噸/天,協同處置餐廚垃圾100噸/天,醫療垃圾5噸/天,畜禽糞污200噸/天,年處理畜禽糞污7.3萬噸,年產有機肥2萬噸。

20000

2022-2024

縣城市管理局

25

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轉運點建設

實施總占地面積6200m2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轉運點建設,其中危險廢物暫存區占地面積1020m2。貯存規模為危險廢物年最大中轉規模5000噸,最大暫存規模為300噸。

1700

2022-2024

縣生態環境局

26

再生資源集散中心

開展酉陽再生資源集散中心建設,包括廢舊物品回收、初加工、分類、拆解等一條龍廢舊回收體系,估算建設總規模3萬平方米。

500

2022-2025

縣商務委

27

錳企業及錳渣場整治

開展全縣金屬錳監測,形成評估報告。

100

2022-2025

縣生態環境局

28

實施天雄錳業老渣場、天雄錳業尾礦庫、萬泰錳業渣場、海北錳業渣場、湘臺錳業渣場5座錳渣場整治。2022 年底完成電解錳生產企業動力裝置、生產工藝裝備、設施設備、生產區構筑物(建筑物)拆除,2023年底電解錳尾礦庫渣場污染整治取得積極進展,2025年底全部完成電解錳渣場綜合整治。

25000

2022-2025

縣經濟信息委、縣生態環境局

二、生態空間優化工程

29

生態環境空間管控

生態紅線管控

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

500

2022-2025

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30

生態系統保護與治理修復

自然保護地保護與恢復

實施森林公園林相改造20000畝;基礎設施建設:巡護道路400公里;生物多樣性監測點(站)50個;濕地消落帶治理500畝;森林病蟲害防治、人工巡護等。

12000

2022-2025

縣林業局

31

國土綠化提升工程

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開展森林撫育50萬畝,退化防護林改造20萬畝。

15000

2022-2025

縣林業局

32

推進烏江“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完成3萬畝營造林建設。

2238

2022-2025

縣林業局

33

退耕還林修復工程

開展15萬畝退耕還林修復工程。

5000

2022-2025

縣林業局

34

水土保持

綜合治理中小河流35.4公里;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3平方公里。

9375

2022-2025

縣水利局

35

礦山治理

推進礦山廢棄地生態恢復與重建,完成1平方公里礦山廢棄地的生態恢復與重建。

570

2022-2025

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36

石漠化治理

完成100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

8000

2022-2025

縣林業局

三、生態經濟建設工程

37

推動工業綠色轉型

智慧園區建設

建設酉陽工業園區“智慧園區”,建成園區智能化管理平臺。

2000

2022-2025

工業園區管委會

38

發展壯大生態農業

智慧農業建設

圍繞主要特色產業智能化、數字化在農業生產管理、加工流通、市場銷售、安全追溯4個關鍵環節融合應用的農業生產示范基地10個以上,面積1萬畝以上,推廣節本優質綠色高效山地特色智慧農業應用,建成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聚焦農業科技助力貧困地區產業發展。

2000

2022-2025

縣農業農村委

39

農業綠色發展

建設1座縣級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和5座干糞處理站點,設計年處理畜禽糞污20萬噸,年產有機肥6萬噸,完善相關配套收集運輸設施。因地制宜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還田等化肥減量措施。培育專業化秸稈回收利用服務企業,推動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利用,建設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推進農膜以舊換新,推廣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使用。

3000

2022-2025

縣農業農村委、縣畜牧產業中心

40

生態茶葉基地

新建茶葉種植基地50000畝、初制茶葉加工廠7座、精制茶葉加工廠1座、茶葉深加工廠1座。

31648

2022-2025

縣農業農村委

41

種養結合優質生態產業鏈建設

發展有機、綠色鮮食玉米種植基地3萬畝、產量3萬噸。新建2萬噸鮮食玉米加工區、冷鏈貯藏區、物流分揀包裝區、青貯飼料加工區、種植基地實行機械化改造。新建2000頭肉牛養殖區、檢驗檢疫區、青貯飼料存放區、有機肥料生產區。

3000

2022-2025

縣農業農村委

42

生態養殖基地建設工程

建成酉陽中蜂產業體驗園一個,蜜蜂授粉試驗示范基地5個;建設種養循環示范基地1個;建設休閑畜牧示范園1個。

5000

2022-2025

縣畜牧產業中心

43

生態漁業建設

實施水產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對現有池塘進行標準化改造3000畝,新建標準化池塘1000畝。新建和尚坪電站下游梯級生態流水養魚100畝、井崗河梯級生態流水養魚100畝。新建高標準稻魚工程5000畝。

5000

2022-2025

縣農業農村委

44

推進綠色服務業發展

楠木灣美麗鄉村旅游區建設

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原寨生活體驗區、農耕生產美景區、鄉野農趣樂活區、巴渝民宿度假區、叢林探秘運動區、藝術稻田及配套基礎設施工程。

29223.64

2022-2025

縣農業農村委、縣文化旅游委、有關鄉鎮

45

西部陸海右通道物流連接支點建設

立足麻旺鐵路、板溪公路物流及園區現有產業配套基礎等優勢,打造西部陸海右通道公路物流重要連接支點,大力發展公路、鐵路物流、綠色制造、綠色加工業等產業。

2000

2024-2025

縣發展改革委、縣經濟信息委、縣交通局

46

落實資源能源節約集約利用

農村水電建設工程

實施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項目及農村小水電建設項目建設。

9031

2022-2025

縣水利局

47

九鑫水泥低溫余熱發電

安裝SP余熱鍋爐1臺、AQC余熱鍋爐1臺、純凝式汽輪機1臺、發電機1臺,年發電量2990萬kw?h。

1900

2022

縣發展改革委

48

銘厚再生資源加工利用

啟動部分產品精加工和辦理相關證照過戶手續,辦理相關手續和部分設施設備檢修、購置,通過對廢催化劑進行處理并提取鉑。

3000

2022-2024

縣經濟信息委、工業園區管委會

四、生態生活提升工程

49

城鄉環境設施一體化建設

城市供水項目

更新改造縣城桃花源及鐘多組團范圍內供水管約18.13km,更新改造縣城老舊小區供水管約12.8km,小壩新城新建供水管約20km,小壩供水廠1.5萬方/日改造。

6000

2022-2025

縣水利局

50

鄉鎮供水及農村飲水

規劃新建標準化水廠10處,新建管網長度641.30km;改造及管網延伸工程數量10處,其中改造管網長度72km。

24465

2022-2025

縣水利局

51

城區老舊小區改造

對城區76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總建筑面積49.9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水電氣和消防管網改造,內部道路改造,地面綠化,公共照明、消防、安防及無障礙設施設備,雨污管網、檢查井及生化池改造,垃圾收運設施,居民公共活動場所及文化體育設施,小區停車位安防設施更換或增設,電梯加裝等。

12000

2022-2024

縣住房城鄉建委

52

綠地生態系統建設

城市綠化提升行動

優化提升現有綠地質量,打造特色鮮明“美麗公園”和多彩繽紛“美麗街道”。實施道路兩側綠化、附屬綠地建設、濱河綠地系統建設等系統增綠工程。

2000

2022-2025

縣城市管理局、縣水利局

53

鄉鎮集鎮公園建設

開展鄉鎮集鎮公園建設,包括每個集鎮修建公園1個,共修建38個。

5000

2022-2025

縣住房城鄉建委

54

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

持續完善農村片區生活垃圾桶、垃圾轉運箱等基礎設施配套,加大各聚居點垃圾桶清運頻次,持續提升農村垃圾收集轉運率,推動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27600

2022-2025

縣城市管理局

55

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

新建農村常住人口200戶(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集聚點集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新建農村常駐25戶以上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

6000

2022-2025

縣住房城鄉建委

56

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實施重點生態功能區內270個行政村環境改善、容貌整治等。

15000

2022-2025

縣住房城鄉建委

五、生態文化培育工程

57

兩山基地建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取得命名,建成一批示范項目。

50

2023

縣生態環境局

58

“綠色細胞”創建

引導開展“綠色機關”“綠色單位”“綠色學?!薄熬G色企業”等一系列綠色細胞創建活動。

200

2022-2025

縣機關事務中心、縣教委、縣經濟信息委

59

生態示范鄉鎮創建

鞏固龔灘鎮、花田鄉、酉水河鎮等9個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創建成果。以巴爾蓋、菖蒲蓋、圓梁山、南腰界等區域為重點,系統推進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創建工作。

200

2022-2025

縣生態環境局

60

生態環境宣傳教育

圍繞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建設,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深入社區、家庭、學校和企業,引導和鼓勵公眾以個人、社區、社會組織等多種形式更多地參與到其中。

20

2022-2025

縣生態環境局

合計

683870.64



附圖1酉陽自治縣區位圖

附圖2酉陽自治縣行政區劃圖

附圖3酉陽自治縣水系圖

附圖4酉陽自治縣高程圖

附圖5酉陽自治縣生態空間分布圖

附圖6酉陽自治縣創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重大項目分布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日日爽日日操